自元宇宙一词诞生至今,对其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绝对不仅仅是游戏或社交媒体,而应该具有丰富的内涵。EpyllionCo管理合伙人、鲍尔元宇宙研究机构联合创始人马修·鲍尔(Matthew Ball)称元宇宙“是一个和移动互联网同等级别的概念”,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认为元宇宙“不仅仅是游戏,我们相信它是移动互联网的继承者”,当然,也有专家认为元宇宙并不是下一代互联网,而是1969年互联网诞生后,不断发展产生的阶段性技术范式。
那究竟什么是元宇宙呢?Roblox的CEO大卫·巴斯祖奇(David Baszucki)在Roblox的招股书[1]中提出,Roblox平台具备以下八大关键特征:身份(Identity)、朋友(Friends)、沉浸感(Immersive)、低延迟(Low Friction)、多元化(Variety)、随地(Anywhere)、经济系统(Economy)和文明(Civility),这八项关键特征,也被许多人认为是评判一款产品是否是真正的元宇宙产品的标准。
Beamable的创始人乔·拉多夫(Jon Radoff)从价值链的角度提出了构造元宇宙的七个层面,从低到高依次为: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人机交互(Human Interface)、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空间计算(Spatial Computing)、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发现(Discovery)和体验(Experience)。
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接口和基础设施则是构建元宇宙的技术基础,扮演了整个元宇宙生态的承载者身份,决定了元宇宙究竟是一场概念的炒作,还是一个可期的未来。
目前业界较为认可的是《元宇宙通证》[4]一书提出的元宇宙BIGANT六大技术全景图,主要包括区块链技术、交互技术、电子游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及运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
首先,网络及运算技术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元宇宙未来落地并走向成熟可能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在网络及运算技术方面,通信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一直是主旋律,此外,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等新特性更是元宇宙绕不过去的新需求,可以说,随着通信网络和云游戏的成熟,可以进一步夯实元宇宙网络层面的基础。主要包括5G/6G网络、Wi-Fi 6/Wi-Fi 7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其中最核心的是5G/6G网络的发展,尤其是6G网络,从最初的场景和需求开始,就与元宇宙的概念高度契合,如图 4所示的ITU-T FG NET2030提出的首批应用场景就考虑了包括AR/VR/全息类型的应用,还有触觉网络、算力网络、数字孪生、智慧运营网络等,这些应用场景及其对应的网络需求可以看作是部分或全部的元宇宙网络及运算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为元宇宙大量的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从图 5可以看出,虽然当前处于技术萌芽期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创新占据着很大比例,但是有一半的技术将在二到五年成为主流技术,表明当前人工智能市场整体上还处于逐步发展阶段,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从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上看,Gartner给出的四个趋势分别是:负责任的人工智能(Responsible AI)、小而宽数据(Small and Wide Data)、人工智能平台的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 of AI Platforms)和资源高效利用(Efficient Use of Resources),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可能是数据变化,小而宽数据策略能够实现更强大的分析和人工智能,减少企业机构对大数据的依赖,并提供更丰富、更完整的情境感知,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70%的企业机构将被迫把重点从大数据转向小而宽数据。
总体来说,元宇宙的概念虽然由来已久,未来也可能拥有广阔的空间和无限可能,甚至成为5G乃至6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但在目前无论是各个支撑技术本身,还是多项技术融合上,对于实现真正的元宇宙,还存在许多不足。此外,元宇宙的发展是需要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构建一个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互相赋能的数字世界生态。
紫光展锐作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龙头企业,要做数字世界生态的承载者,以生态为核心战略,高举5G和AI两面技术旗帜,以价值、未来、服务为三个指向,为个人和社会的智能化服务。
紫光展锐的主要产品包括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AI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等各类通信、计算及控制芯片,为搭建数字世界和元宇宙的各项支撑技术赋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 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315098/000119312520298230/d87104ds1.htm
[2].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3]. The Metaverse Value-Chain,Jon Radoff,https://medium.com/building-the-metaverse/the-metaverse-value-chain-afcf9e09e3a7
[4]. 邢杰、赵国栋、徐远重、易欢欢、余晨,中译出版社,《元宇宙通证——通向未来的护照》
[5]. Summary report on “representative use cases and key network requirements for Network 2030”, NET2030-O-035
[6]. Hype Cycl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21,Gartner,2021年7月
[7]. 虚拟(增强)现实白皮书,中国信通院,2021年3月